设置

关灯

第一九三章 比赛中的明悟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狗狗是如果发现这步棋的,李襄屏当然不得而知,毕竟他的大脑又没有办法运用“蒙特卡洛授索”这一类的东西,因此在这一刻,他只能运用人类的思维,用正常人类的思维来还原道策前辈当年是如何发现这步棋的过程。

        思考几分钟后,李襄屏若有所悟,悟出一点东西的他心里暗暗佩服,心说不亏是能发明“手割”子效分析法的围棋界“黑桃a”啊,这个高度疑似“狗招”的手段能被他最先下出来,那确实也在情理之中。

        而李襄屏之所以这样想,那是因为他现在认为:这步“道策之靠”虽然像是围棋中那种具体的手筋,是大家常说的那种“腾挪整形”手段,然而道策前辈在想到这手棋的那时,那绝对不是“灵机一动”,也不像是“妙手偶得”,而是遵循一定的棋理才发现这步棋的。

        而道策先生遵循的棋理,那其实就是棋子的效率,他应该就是从“子效”出发,把这个作为自己思考的根据,同时也是思考的最终目的,这才在当年下那盘棋时候产生突破,下出这步光彩夺目的好手。

        道策先生当年下的那盘棋,李襄屏现在当然不记得了,然而面前这盘棋,李襄屏既然学了人家的招,那么当前的主要矛盾或者说自己面临的问题他就必须清楚。

        目前这盘棋刚刚开始不久,棋盘上区区10几枚棋子,那么在这个时候,棋盘上这些棋子的作用和意图其实都是不明显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评估这些子的子效,暂时就只能用贴目作为参考。

        由于“农心杯”是执行黑贴6目半的规则,那么在这个时候你就可以这样认为:假如棋盘上每个棋子(无论黑白)的子效能达到6目半或6目半以上,则可以认为“子效充分”,反之则是效率不够或者说子效不充分。

        而两个人下棋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尽量发挥自己棋子子效和抑制对手棋子子效的过程。

        假如能形成这样的概念,那么李襄屏认为,刚才这步“道策之靠”就呼之欲出!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目前发生战斗的地方,是在棋盘的右上角,而在这之前,这里应该算是黑棋势力范围的,白棋在这一带一个子都没有,而黑棋却已经下了手棋。

        又因为在刚开局的时候,你还不能认为人家老曹这步棋就是坏棋,换种说法说,当你准备在这里进行作战的时候,你首先就必须承认人家的子效。

        一手棋的价值是6目半,手棋的价值就是19目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