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零五章 父子对话 (2 / 5)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于大山从最下面抽出一张两元面值的流通券递了出去:“一份普通餐,一份首长特供,要加煎蛋的,另外再打二两水果酒!”

        “哟,老于这是发达了啊!”“于工头是又要升官了吧?”

        周围一些排队的劳工纷纷起哄,作为目前胜利港为数不多的三级劳工,于大山可是归化民当中的明星人物,周围不乏各种羡慕嫉妒的眼光。现在码头工地上一般劳工到食堂吃普通餐是不额外收费的,四两杂粮饭加两个素菜,但想吃荤菜得另外加钱,虽然价格便宜,但多数劳工还是舍不得花这钱,一周顶多开个一两次荤罢了。

        不过像于大山这样的三级劳工,各种工饷加上岗位津贴,每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十元,是这些刚刚被纳入本地民政系统的初级劳工收入的四五倍之多,在归化民当中妥妥地属于“高薪阶层”,消费能力自然也要强得多。一份两荤两素,白米饭配咸菜、肉汤和水果的“首长特供餐”,加上煎蛋足足就要一元钱,普通的劳工肯定是不具备这样的消费能力,就算是于大山也只能偶尔为止。再加上一角钱一两的高价水果酒,这顿“丰盛”的晚餐只能让旁观者们大呼土豪。

        虽然海汉首长们的伙食水平看起来比自己吃的好得多,但并没有人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这在劳工们看来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最初的时候食堂本来是一视同仁,并没有将穿越众和归化民的伙食区别开,大家都是一样吃大锅饭,但后来随着归化民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食物配给制度不得不在现实的压力下进行了改变,人为地将穿越众享用的一日三餐区别开来。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民政部门对归化民劳工采取了高福利待遇制度,一日三餐全部免费供应,而本地的高级食材如肉禽蛋奶等等的产出都还十分有限,完全无法满足本地的人口增长速度。在经过民政部门的研究之后,也只能屈服于现实状况,按照穿越众和归化民的区分制定了不同的伙食标准,除了沿用过去的免费制度之外,同时也采用了部分收费的形式归化民想要享受普通餐之外的菜品那就得掏流通券付账。

        只要愿意花流通券,哪怕是穿越众专享的套餐也可以买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少数人的不满吃不起好东西是因为劳工等级不够,只要好好工作,升到三级劳工以上,不就有足够的流通券能享受一下首长们的伙食了吗?

        执委会认为,适当地拉开待遇差距不但不会引起民众不满,反而会在民众心目中有效地树立起海汉首长高大上的形象。当然,这样做的同时要为普通民众在这个社会体系中提供上升的通道,让他们能看到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高地位、更好生活的希望。这种上升的通道是陈腐的大明无法提供的,除非家中有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当了官,否则永远无法摆脱“民”的身份,但在海汉的治下,哪怕是大字不识的于大山,也可以通过自己在工作中的优异表现从平民百姓一步一步地往上升迁。

        尽管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归化民乃至他们的后代的头顶上会有一层看不到的玻璃板一直存在,不太可能直接参与到这个政权的掌管和决策当中,但对普通百姓来说,这种上升通道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不会存有任何挑剔的心思了。

        于大山咬着牙点了“首长特供餐”,心里多少还是有点肉疼的这一顿饭可是花掉了他三四天的工钱了。在旁人羡慕的眼光下,于大山小心翼翼地端着两个托盘到食堂旁边的草棚里寻了张空桌子坐下来。这个草棚也是专门为首长们用餐才搭建的,摆放了十来张桌子。配上桌子是为了便于穿越众放下盛装饭菜的托盘,一般劳工只能端着普通餐的粗瓷大碗在外边空地里吃。而于大山能进到这里吃饭除了他点了特供餐之外,还有他三级劳工的身份《海汉劳工管理条例》第七条明确规定,三级劳工不需提前报备就可进入一般非军事性场所,如首长食堂、非军工工坊等等。虽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待遇,但对于普通的归化民来说,能有资格与首长们坐在一起吃饭,这无疑也是一种身份和权力的象征了。

        于大山坐下之后并没有急着开动,而是端坐等待着。不一会儿便看到于小宝出现在食堂外,于大山连忙起身招呼他过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