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一十五章 军演展示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这些在胜利港也都能学到?”刚刚冷静下来的人群立刻又沸腾起来。

        这海汉的造船之术,学不学也就那么回事,毕竟这大铁船就算有技术也不见得有条件能造出来,手头要是有这么多精铁,谁疯了才会用来造船。但陶东来之后所说的这些,可就都是秘而不传之术了,掌握这些技术的人一般不会轻易收徒,市面上也根本没地方可学,但只要掌握其中一门,那就足以能兴旺一个家族了。

        “都能学,但我刚才也说过了,要学习这些技术,所需的时间会很长,所以最好是选派一些头脑聪明的小孩子来我们这里入学。至于具体的手续,明天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说明会,我们执委会主管教育的宁先生会亲自向大家说明详细的情况,各位若是有兴趣,届时敬请光临。”陶东来不慌不忙地安抚群情激动的人群。

        成立“琼联发”这个机构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在大明境内网络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利益相关者。之所以选择了商人这个群体而不是官员、文人,是因为这个群体对利益的诉求更加直接,不像官员有各种条条款款框住,也不会像文人那么迂腐。商人看待社会变化和文化差异的态度,要远比其他群体更为实际一些。

        执委会早在筹划“琼联发”的时候,就已经将各种各样拉股东入坑的手段制定出来。除了从经济上要牢牢拴住这些人之外,执委会也不忘同时从多点下手,试图在文化教育领域也逐步对他们施加影响。如果直接让这些人送家里的子弟来胜利港入学读书,他们未必有这个兴趣,毕竟商人想要改换门庭提高社会地位,就只能靠家里的子弟去考科举功名来实现,而海汉的学校显然教不了他们相关的应试知识。执委会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为诱饵,吸引这些股东用家族后辈来作为长线投资。

        执委会所准备的这些科目对于大明商人而言都有极大的诱惑力,如果股东们入了这个坑,那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就越发牢固了,而穿越集团也可以此为渠道,向这些股东灌输更多的海汉文化及价值观。

        至于说这样做的话,在十来年之后会不会造成了核心机密外泄,执委会倒真是一点都不担心。首先这个教育计划的实施对象都是学龄期的小孩子,在经过长期有针对性的洗脑之后,这些学员的三观绝对会与穿越集团的利益一致,甚至其中不少人会将自己就视作穿越集团的一员,主动泄密的可能性。

        其次就算这些学员在十多年之后学成毕业,去到穿越集团控制之外的地区,也很难在当地实现他所学到的这些本事。不管是航海、探矿、制盐,都需要很多辅助技术装备来实现,而这些东西的制作可不是在哪里都能完成的,必须要依赖于穿越集团提供的技术支持。至于造船或者其他工业品就更不用说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在农业生产为主导经济的社会环境下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的,穿越集团能在胜利港这个特定环境中实现这一点,其本身所具备的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大明商人都难以通过模仿的方式在其他地方进行复制。

        退一万步说,就算某些工艺简单的商品因为技术外流的关系而出现了山寨现象,由于其工业化程度会远远低于胜利港这个原产地,其生产规模和生产成本也绝对不可能达到穿越集团的水平。就算是能山寨出同等质量的产品,最终还是要靠价格竞争来占领市场,而要在工业品上跟穿越集团比拼价格,那场面就真是没法看了。

        但大明富商们显然不会想到这么长远的事情,他们所看到的就是海汉人凭借着这些独门技术日进斗金,如今海汉人愿意把这些技术传授出来,那傻子才不学。至于说学习周期太长的问题,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似乎也是可以暂时忽略的小细节了。有人心中甚至已经打起了主意,是不是多选派几个族中子弟来胜利港入学,以后就可以分别去学多门海汉秘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