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04章 接盘条件 (2 / 4)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李奈点点头道:“看来张先生是懂酒之人,今天的喝这酒在店面里是买不到的,五年的陈酿,存货有限,一般也就招待贵客的时候拿出来。”

        “那我等都是沾了市长大人的光了!”荀鹏程不失时机地赶紧拍了一记马屁。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奈终于主动开口提及了正事:“这次来儋州,一是要巡视福瑞丰的产业,与张市长商量一下今后的经营方向,二来就是荀先生在电报中所提及的事,不知二位可曾按我在回电中所说,提前做了准备?”

        “当然当然,在下已经整理好了资料。”张金宝连忙放下筷子,用毛巾擦擦嘴,然后起身去拿了他今天带过来的书面资料。

        前次李奈从三亚发来回电,便向他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能够先准备好关于研究项目的书面介绍资料,待自己到儋州之后就能看到。张金宝自然是不敢怠慢,前几天紧赶慢赶地整理好了资料,今天特地用了一个楠木箱子提过来。

        李奈点点头,旁边就有随从过来将箱子接过去了。这个时候正在陪地方高官吃饭,他自然不会打开来慢慢浏览。但如果对方连这种基本的要求都没有完成好,那么他也会重新考虑是否要与对方合作了。

        李奈不紧不慢地说道:“资料我回头会仔细看看,不如张先生给我们简单讲讲,这海风诗社的运作状况究竟是怎么样。”

        张金宝见张新也已经停下了筷子看向自己,知道这应该是李奈事前就安排好的环节,当下便收敛心神,开始认真讲解自己的谋划。

        张金宝产生念头要自行组织精英人员研究一些比较前沿的项目,就是从1634年宁崎巡视儋州之后开始的。当时他在儋州文教界名声日渐提升,隐隐便成了儋州书院的代言人,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张金宝也知道有些东西比较敏感,如果向官府公开申请,未必能获得通过,所以他便假托诗社之名,开始向各家书院的精英发出邀请,让他们参与到自己的“大计”之中。

        当然了,这种邀请除了张金宝个人名望的号召力之外,还有一个能让各家精英动心的原因就是张金宝所描绘的美好前景和丰厚回报了。

        按照张金宝的构想,这些研究项目只要有了眉目之后,就可以设法去寻找愿意出钱的金主,将其转变成生产力来获取收益。而研究者可以通过出售研究成果或者入股后续的经营,来获得经济方面的丰厚收益。

        但张金宝对于实际的问题估计得不够周全,例如项目研究周期长,所需资金多,寻找金主的渠道比较缺乏等等,在初期都没有想好该如何处理,以至于在海风诗社运作了一年多之后,依然是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寻找项目出路也极为不顺。张金宝虽然通过经营琼西书院赚了不少钱,可是在诗社的研究项目上都填进去了,甚至连自己的房产也抵押给了海汉银行来换取周转资金。如果不是遇上了荀鹏程,或许再有两三个月,张金宝就得考虑解散海风诗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